20223fall本科/研究生申請這4大謊言不能撒!
日期:2022-06-20 09:22:45 閱讀量:0 作者:b老師2023fall本科/研究生申請已經在進行中。在留學申請中,這4大謊言可不能撒!
1、申請中總是包含一些沒人知道的驚人成就,這也算是夸大的一種。
康奈爾大學的招生顧問 Anne Laure Cuvilliez 說,曾經有一個學生聲稱自己幫助機構籌集了 100,000 美元來幫助兒童中心的孩子們。這是一筆不小的數額,但為什么在網絡上搜不到?為什么在推薦信中沒有老師佐證這個故事呢?
還有一個學生表示,自己設計了一個應用程序,她還細致地描述了她在開發(fā)部門的實習經過,包括這個程序產生的一些小故事。這聽起來太棒了,我覺得這是進一步跟進這個學生的機會。然而...當我去 app store 嘗試下載這個軟件,或者去網站搜索她提及的公司頁面,我什么都沒有發(fā)現...可能他們認為招生官太忙了,沒有時間去搜索這些東西,而我恰好去做了...
2、有的學生的文章看起來像是一個 50 歲的哲學家寫的...
Olivia Deborah Lagutaris LaRosa,圣塔芭芭拉大學法學博士,現在是 Real CLear Politics 的創(chuàng)始人,畢業(yè)后第二年被聘請為研究生申請的“閱讀器”。
她說自己的工作就是篩選掉一些不滿足要求的申請,例如一些標準成績不合格的、文書中的信息和說辭明顯有問題的等等(他們沒有資格pass掉申請,只是將“合格”和“不合格”的申請文件分別打包發(fā)給招生委員會,減輕招生辦的工作負擔)但有一種申請,她時常難以抉擇。
一些學生明顯沒有參加過什么高級寫作課程,所以不知道那些深刻的見解從何而來,所以她會在和委員會見面的時候討論這些文章的真實性。
3、有些學生講究“人情世故”,但這些在申請時行不通。
他對兩位申請者有很深的印象。一位學生在申請材料中寫他的父親為某大公司(類似于 Sony 這樣的)的高級副總裁,然后說自己暑期在父親公司里實習。他的本意應該想說自己的家庭環(huán)境可以提供普通人得不到的機會,以及接觸了到了比較厲害的工作內容。但這位同學是否有能力得到同 level 大公司而非自己父親公司的實習機會嗎?我們不知道。
另一位同學試圖將自己和美國、美國大學扯上關系。首先,她說自己是混血,父親是美國人。這確實沒有撒謊,但是抱歉,這樣的說辭毫無意義。然后,她表示自己的家庭成員認識某某大學的老師,或是在某某大學工作,但相信每一個人看到這里都會問一句,so...?
切記,攀關系根本沒有用。
4、在申請材料中寫一個冗長的課外活動清單。
麻省理工學院的招生官說,這種情況最常出現在國際生的申請材料中。比如一個學生每周參與 30 個小時的志愿者服務,同時能參加 8 項 AP 課程,還有體育運動項目、辯論比賽。雖然不能說他是在撒謊,但可以肯定的是,他夸大了這些活動經歷。
一方面,擁有如此多且費事的課外活動,那標準成績這塊,招生人員會不禁打個問號。另一方面,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,招生人員會自動認為你只是“露個臉”,而沒有“參加”,更別說在某一活動/領域獲得什么才能了。
建議還是專注兩三個你真正感興趣的活動,然后描述你為什么喜歡它們,以及這些活動對你的重要性。
優(yōu)弗教育首次獨家采用“雙團隊”導師模式-“DoubleTeam”。團隊一:由兩位主導師組成為“首席專家顧問團隊”。團隊二:由三位導師組成為“規(guī)劃執(zhí)行團隊”。在優(yōu)弗獨具特色的“雙團隊”指導下,具備專業(yè)性,聯(lián)動性以及高執(zhí)行力這三大特點,讓整體規(guī)劃突破傳統(tǒng)留學導師架構,真正突顯每一位導師在學生身上可發(fā)展力,可塑造力,從而將服務做實,做精,做細!??!